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論文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姓名:班級:學號:實習時間:
一、前言
為期五天的土木工程地質實習結束了,對于我們來說,一切都好像還瀝瀝在目,土木工程地質實習是鞏固課堂地質教學的必要手段,它幫助我們理解課堂理論知識,豐富了我們的個人實踐經(jīng)驗,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也明白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讀死書是沒有用的,必須結合實際才能真正應用所學的知識。經(jīng)過短短幾天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能基本利用書本知識進行野外的觀察,也漸漸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中的基本知識,以前對于書本只知道死記硬背,沒有整整掌握,而這次實習加深了我們的理解!在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地質實習,天氣炎熱,我們卻精力十足,對于知識的渴望帶著我們走向了各實習地點。
二、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肉眼判別各類巖石2.了解基坑支護的方法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4.了解邊坡的支護手段
5.用地質羅盤測巖層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
三、地質實習的意義
了解一些常見的與工程地質有關的現(xiàn)象,加深對書本的理解,為大三的專業(yè)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了解基坑和邊坡的支護基本方法,同時也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四、地質實習過程
實習第一天: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參觀了各類巖石的產(chǎn)狀,雖然整個過程很短,我們也一樣感觸良多,各類巖石異彩紛呈的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這使得我對工程地質有了更深的興趣,以前在書本上只知道死記硬背,現(xiàn)在看到實物了,還真想一探究竟,目前器材有限,所以在將來一定要去野外考察,親自去探究各類巖石的奧秘!
第一天的實習看上去枯燥無味,進入教室后,滿目全都是石頭,各類巖石感覺只是普通生活中的一些石頭,可看了名字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對于有的礦石看到了卻不認識,這是多么大的悲劇。
下面是一些實習期間巖石的圖片:大理巖:
鉀長石巖:
水晶:
……
伴隨著這一張張的圖片,我們離開了實驗室,腦海里卻仍充滿著回憶,第一天的實習,時間很短,短到一個小時都沒有,與本來期望的去山上實地勘察有很大的區(qū)別,可是我們并沒有失望,期待著下一個實習項目的到來,炎炎夏日,阻擋不了我們學習的熱情,哪怕再累,也無怨無悔!
實習第二天:今天我們在實習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馬鞍山市公路局、安監(jiān)局綜
合業(yè)務樓的施工現(xiàn)場,該工程由安徽華力建設有限公司承建。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對基坑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認識,在工程地質的學習中,有關基坑支護非常重要,關系著整個建筑的安全問題,很多建筑上的事故都是由于對基坑支護的關注不夠,對于我們學土建的,必須認真對待,安全問題來不得一絲馬虎。
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綜合業(yè)務樓工程建設單位馬鞍山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建筑面積21277平米建筑層數(shù)16層
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結構
設計單位南京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所監(jiān)理單位安徽省恒信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安徽華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勘察單位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工日期201*年2月1日竣工日期201*年3月26日
基坑的施工要求:
基坑應避免超挖,松動部分應清除。使用機械開挖時,不得破壞基底土的幾口,可以再設計高程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開挖。當施工便道需經(jīng)過基頂時,坑頂與便道之間設置1m寬的護道。并在基坑頂面設置截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所有墩臺基礎開挖時應做好防水設施并及時澆注基礎,以免基坑暴露過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響地基承載力,基礎施工完成后基坑需及時回填,回填部分應夯實。對巖石地基采用松動爆破法開挖,控制裝藥量,以保證基巖的完整性不被破壞。其底層基礎基坑開挖應盡量不超挖,在施工最下層基礎要求不得立模,滿基坑灌注混凝土。
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橋梁基礎施工時對環(huán)境的污染。擴大基礎在施工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需對基礎范圍內四角及中心深約5m的范圍內地質資料進行驗證,以確保基礎范圍內不存在溶洞、溶槽:若在基礎范圍內發(fā)現(xiàn)溶洞、溶槽或者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立即通知設計單位,在經(jīng)設計單位現(xiàn)場確認并作出相應變更設計等處理后方可以設計單位的變更設計等處理意見為依據(jù)繼續(xù)施工.
基坑開挖到距設計基底標高30cm左右時,禁止爆破開挖,以免對基底的持力層產(chǎn)生擾動,此30cm巖石禁止爆破,采用人工風鎬或風鉆進行開挖,以免破壞樁身混凝土質量。
規(guī)劃圖:
下面是一些有關基坑支護的圖片:
這一張張圖片都見證著一個建筑基礎的建設,看著那些錯綜復雜的鋼筋交錯在各個地方,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其位置都是有規(guī)范的,整個基坑的深度有好幾米,基坑周圍由鋼筋混凝土支護!在這樣的一個夏天,我們見到的是工人們汗流浹背的身影,如此的一個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跟著實習老師,我們來到了辦公室的房間里,聽著老師介紹有關這個工程項目的情況,項目負責人也將一些建設圖紙拿出來讓我們看,說實話,我對于那些圖紙有些還是不懂,感覺自己學習上真的不夠認真,聽著老師一段一段的說,真是獲益匪淺啊!
工程詳情:
1,本工程為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綜合業(yè)務樓基坑支護工程,該地下車庫由1棟
16層高層及附屬2層及3層的一個聯(lián)體地下車庫組成,地下建筑總面積約5000高層基礎采用Ф800~1000的人工挖孔灌注樁,正式施工前,必須將北側、東西兩側圍墻拆除換成臨時彩鋼板圍墻
2,圖中場地標高統(tǒng)一為建筑假定標高,即絕對標高16.10相當于±0.00m3,基坑開挖設計標高為:-9.10m(已考慮可能的加深,墊層底),按現(xiàn)場平均
標高-2.10,基坑開挖深度為7.00m,對于基坑南側及西南側場坪標高高于本設計高度地段,必須預先挖去一層至本設計標高,挖除范圍為基坑頂邊線往外至少6m
4,開挖設計標高為結構物底板墊層標高,施工前必須按照結構底板圖核對各部
位開挖深度,兩者一致方可施工,開挖嚴禁超過設計挖深。
5,場地基本底層條件為:雜填土-----可塑性粉質粘土-----可塑性粉質粘土
-------硬塑粉質粘土,其中第四層厚度較大,是主要的基坑上下組成土體地層代土層名稱重度孔隙比抗剪強度參數(shù)地基承厚度(m)號(KN/m載力特C(度)3)征值(Kpa)1234-14雜填土可塑粉質粘土可塑粉質粘土可塑粉質粘土硬塑粉質粘土19.0019.4019.5019.9020.100.7350.6590.6830.6385273232561512.615.613.517.91201*0180255備注1.3~3.00~3.1(局部)0~0.9(局部)0~2.5(局部)9.0~10.56,場地周圍條件為:北側為交通局,距圍墻0.36m,距傳達室1.87m;東側為
招標擬建場地,距圍墻3~6m;南側為花園路,距用地紅線圍墻16~20m;
西側為慈湖河路,距道路坡線10m,距局部高壓線桿5~6m,根據(jù)業(yè)主提供的情況,周圍1.5倍基坑深度范圍內沒有地下管線
7,考慮到周圍環(huán)境條件及地下土層條件,綜合技術可行性、造價、可靠性、施
工方便等因素,重點地段采用排樁+錨桿,其他地段放坡+土釘墻支護8,主要材料:1,鋼材:“Ф”鋼筋HPB235,“Ф”鋼筋HRB335,“Ф”鋼筋
HRB400
2,水泥:強度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3,砂: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4,碎石:噴射混凝土的最大骨料尺寸不大于10~15mm5,未盡事宜:按照國家相關建筑材料規(guī)范執(zhí)行基坑監(jiān)測
監(jiān)測主要有三項:支護結構位移;周圍建、構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線位移,地下水位
經(jīng)過了一個上午的奔波,實習的第二天也圓滿畫上了句號,這一天終于出去見到了真正的基坑,也對工程地質的學習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關基坑支護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什么土釘支護方案之類的以前根本沒有聽過,支護方案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今天的確學到了很多書本上不知道的實踐中知識,對于我們以后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實習第三天: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坐上校車,跟著老師一起去觀看有關
邊坡支護的有關情況,小車走了將近1個小時,終于來到了金山路上的邊坡支護現(xiàn)場,剛下車一看,感覺這根本不算什么,也就是一個小土坡,還不如一些攔河大壩的支護呢,可是聽了老師的介紹之后,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一回事,整個邊坡有好幾百米的長度,邊坡的土屬于第四紀黃土,如果一旦出現(xiàn)塌方,將嚴重影響到公路的安全,因此這里采用了邊坡支護的方法進行攔截,以前只見過在斜坡上種植一些植被防止坡體下滑。影響交通,這樣的采用攔截網(wǎng)進行邊坡防治還是第一次!
擴展閱讀: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以及論文
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姓名:班級:學號:指導老師:
1實習時間:12月27日1月2日實習地點:江西廬山
實習工具:記錄本、筆、背包指導老師:
實習人員:江西井岡山大學土木工程本一班全體同學實習目的與要求: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yǎng)和實際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chǎn)生時代、結構、產(chǎn)狀、形成原因及現(xiàn)象等;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相關聯(lián)系。
實習內容:
根據(jù)教學安排,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來到了廬山進行地質實習,此次實習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里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出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
在實習中,
1、認識廬山地區(qū)基本地層、巖石及構造特征/;2、認識廬山地區(qū)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質地貌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4、冰川地貌的特點觀察/
5、分析廬山地質景觀的形成原因/6、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
7、學會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實習中須注意以下幾點: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了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積極參加現(xiàn)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實習路線:
第一天:茶藝賓館牯嶺街西谷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秀峰
第二天:茶藝賓館植物園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太乙峰植物園海會鎮(zhèn)水庫大壩
第三天:茶藝賓館大月山毛主席故居三寶樹黃龍?zhí)?/p>
一、廬山概況
廬山位于長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濱臨長江,東南臨鄱陽湖,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地理坐標是:東經(jīng)115°50′~116°10′,北緯29°28′~29°45′。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
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
廬山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米,屬中山類型,。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guī)模較大,由于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tài),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廬山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qū)作為自然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世界遺產(chǎn)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級名山。風景區(qū)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亞熱帶山地氣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等特征,也就成為了一個各高校都首選的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地點。
二、廬山的地質概況
(一)廬山的形成
廬山的形成經(jīng)歷了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山體也由時代不同的巖石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了沉降的過程。
大約在1023億年前,即前震旦紀二疊紀時,本區(qū)處于淺海至濱海環(huán)境,并發(fā)生緩慢的沉降,沉積物厚達5000米,沉積巖層有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沙礫巖、礫巖、石灰?guī)r、頁巖和凝灰?guī)r等。當然在總的沉降過程中,也有幾次的上升,過程如下:前震旦紀呂梁運動上升為陸地,后下沉晚奧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紀末至泥盆紀早期上升(加里東運動)泥盆紀中期至二疊紀下沉。
中生代燕山運動時,從上二疊紀至白堊紀廬山發(fā)生斷裂上升而成為陸地晚白堊紀廬山周圍斷裂下沉接受沉積,沉積物厚達數(shù)百米第三紀歷史地區(qū)微弱上升第四紀直到現(xiàn)在強烈上升,并使廬山成為斷塊山,山體受到剝蝕,但是廬山周圍相對下沉,而且產(chǎn)生鄱陽湖。廬山斷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體的中南部,向東北方是西南方遞減,所以廬山的高度也同樣中南部位最高。
(二)廬山的主要地質特征
1、廬山有一個完整的元古代(2500~543百萬年)天然地學斷面,記錄下了地球20億年的地質發(fā)展歷史特征。
2、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極為罕見,且典型突出,尤其是蓋層中的固態(tài)流動褶皺構造十分發(fā)育,其規(guī)模之大,舉世少有。
3、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跡,具有全球對比意義,是一種發(fā)生在中國東部地區(qū)少見的中緯度、中山區(qū)的山麓冰川。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基地。(雖然還有爭議)
4、廬山的地貌景觀豐富而獨特,是一種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流水侵蝕地貌景觀互相疊加而成的一種復合地貌景觀。
(三)廬山巖石的類型和特征
廬山的巖石主要有兩種類型:沉積巖和變質巖。
1、沉積巖:沉積巖主要有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沙礫巖、礫巖、石灰?guī)r、頁巖和凝灰?guī)r。其中,礫巖最為常見。在環(huán)湖路的蘆林冰磧泥剖面中,礫巖居多,大小混雜,但磨圓度均較好。其構造有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主要受河流和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2、變質巖:廬山的變質巖主要由沉積巖經(jīng)過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巖、石英巖、板巖、片巖、片麻巖、角閃巖等,片巖居多。其結構有等粒變晶結構、斑狀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等,構造多為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塊狀構造,特點是呈塊型或片型,片巖層理分明。(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huán)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根據(jù)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殘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jīng)變質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征,這是區(qū)別于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巖變質后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征者叫變余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于分裂成板體,原巖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云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云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才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xù)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
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鑒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jù)構造,將變質巖區(qū)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后可進一步根據(jù)片理特征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三、廬山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走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呈腎型,中部寬向東北是西南逐漸收窄。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個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
(一)構造地貌
1、褶皺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單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巖組成。高1453米。
2、斷層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五老峰斷層崖地貌:因廬山正斷層切過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會一帶崖高1000米,向東北方遞減,斷層崖亦分2~3段,斷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所謂五老峰就是五大埡口之間的山峰。
(斷層及其形成原因: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地殼中的一個裂口或破裂帶,而且沿著它相鄰的巖體發(fā)生了運動。斷層長度變化很大,從幾厘米至幾百公里不等,兩盤之間的位移量也可有這樣大的變化。
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fā)育的構造形態(tài)。它大小不一、規(guī)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shù)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巖層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fā)育為溝谷,有時出現(xiàn)泉或湖泊。)(二)冰川地貌
第四紀冰川是指在新生代第四紀環(huán)境下,由于大規(guī)模的冰期和冰川活動而形成的古冰川。在第四紀冰川的作用下,全球氣候幾度變化,經(jīng)歷了幾次冷暖交替,其中時而變冷時而變暖,在全球氣溫變冷的時期,全球降雪量增加,冰川厚度加厚,形成巨大的冰川運動。它給全球的地表地質等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尤其是我國的江西廬山,保留了大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如(1)、冰桌
由上下兩塊冰川巨礫疊置而成桌狀的謂之為冰桌。如圖1.2.4.7是廬山大林路廬山小學門口前,由震旦系砂巖構成的冰桌。冰桌底部巨礫長8.9m,寬6.1m,高4.5m。冰桌蓋巨躒長5.1m,寬2.9m,高1.3m。在冰桌上見有多處明顯的冰川挖蝕面存在,還有明顯的礫巖沉積分層現(xiàn)象。
(2)、冰窖
冰窖是指山谷冰川發(fā)源處積雪存冰的洼地。冰窖地形也是廬山冰川作用地區(qū)最富代表性的地形之一。廬山有多處冰窖地形遺跡,其中以蘆林冰窖最具代表性。蘆林冰窖位于玉屏峰之東,犁頭尖之北,大較場冰川谷出口處。所處地層為中震旦系南沱砂巖段中部及部分上部。其構造為背斜谷,其產(chǎn)狀為東側:東南200
(三)球狀風化
巖石出露地表接受風化時,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風化(角部受三個方向的風化,棱邊受兩個方向的風化,而面上只受一個方向的風化),故棱角逐漸縮減,最終趨向球形。這樣的風化過程稱球狀風化。
(四)廬山斷橋
四、實習總結
收獲:
通過了此次廬山的野外實地實習,讓我們對野外地質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對巖層研究的選取和巖層產(chǎn)狀要素的測量,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基本上能熟練操作羅盤測量巖層產(chǎn)狀要素,培養(yǎng)了實踐的技能。對地貌形態(tài)也積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對我們今后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態(tài)具有重大的意義,很好地起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同時,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鍛煉提高了我們的野外實習能力。充分的認識到了人類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和地質環(huán)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也鞏固了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理論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只有通過實踐,理論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這次實習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結合了理論,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
不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一些地質地貌現(xiàn)象缺少相對深入的認識和研究。如對廬山河流襲奪地貌認識不清楚;對于廬山在第四紀是否出現(xiàn)過冰川地貌,獲得的感性資料很少,仍缺乏認識和了解。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論文》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論文: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